
1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与静息电位相似,都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离子转运有关。
2、 l.去极化过程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,膜对Na+通透性增大,对K+通透性减小,于是细胞外的Na+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内扩散,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,直至膜内电位比膜外高,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。
3、当促使Na+内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+内流的电梯度,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,Na+的净内流停止。
(资料图)
4、因此,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+内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。
5、 2.复极化过程当细胞膜除极到峰值时,细胞膜的Na+通道迅速关闭,而对K+的通透性增大,于是细胞内的K+便顺其浓度梯度向细胞外扩散,导致膜内负电位增大,直至恢复到静息时的数值。
6、 可兴奋细胞每发生一次动作电位,总会有一部分Na+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,并有一部分K+在复极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。
7、这样就激活了Na+-K+依赖式ATP酶即Na+-K+泵,于是钠泵加速运转,将胞内多余的Na+泵出胞外,同时把胞外增多的K+泵进胞内,以恢复静息状态的离子分布,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。
8、如果说静息电位是兴奋性的基础,那么,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。
9、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 1.动作电位的引起 (1)阈电位可兴奋细胞(如神经细胞)受刺激后,首先是膜上Na+通道少量开放,出现Na+少量内流,使膜内负电位减小。
10、当膜电位减小到某一临界值时,受刺激部分的Na+通道大量开放,使Na+快速大量内流,表现为扩布性电位,即动作电位。
11、这个引起膜对Na+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电位值,称为阈电位。
12、阈电位是可兴奋细胞的重要生理参数之一。
13、一般它与静息电位相差约20毫伏。
14、如果两者差距减小,则可兴奋细胞的兴奋性升高。
15、反之,则降低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