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雨村明明知道了甄英莲的下落,为什么不去告诉甄家娘子? 当前速递

栖鸿看红楼   2023-02-21 07:53:54

甄家对贾雨村有恩。贾雨村发达之时,正是甄家败落之际。听说唯一的女儿丢了,他曾向甄家娘子承诺:“不妨,我自使番役务必采访回来。”

从这句来分析,贾雨村是真心还是假意?要知道英莲这时已经丢了好几年了,甄士隐出家都“一二年了”,那么容易就能找回来?贾雨村不过是“本府新升的太爷”,又不是当了皇帝。


【资料图】

没有把握而说大话,就可见贾雨村其意不诚,不过是为讨娇杏而顺嘴人情罢了。

但是无巧不成书。贾雨村第二次发达,补了金陵应天府之缺,第一件官司就与英莲相遇。也不是相遇,只是听说了英莲的消息。

这时冯渊家人“告了一年的状”,英莲被抢走也有一年了。薛家早已进京,当然没有救回来的可能。但是既然听说这个消息,贾雨村为什么不给甄家娘子送个信,告诉一声?母女不能团聚,至少也可以作为亲戚来往。何至于让英莲连“父母今在何处?今年十几岁了?本处是那里人?”都“不记得了”?

贾雨村的想法,我们不能凭空揣测,得找出根据。既然作品没有直接描写,那就看看他对别人的态度,判断他的为人,也就可以分析出他对英莲的态度是何由来了。虽然贾雨村戏份不多,与他有交集的人也不多,但还是能找到类似的。

这个人就是门子,从前糊涂庙里的小沙弥。他对贾雨村,倒是谈不到恩惠,但是给贾雨村提供“四大家族”的信息,替贾雨村谋划冯渊被杀案的处理方案,也是有过好处的。

贾雨村是如何对待他呢?“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,因此心中大不乐意。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,远远的充发了才罢”。

仅仅因为门子是他“贫贱时”的见证人,他就要“远远的充发”,让这个人从自己的世界里消失。那么,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,是“贫贱时”的更直接的见证人,他会有善意回报吗?

把英莲的消息告诉甄家娘子,让母女二人沟通消息,不仅是报答当年甄士隐的恩情,更是给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,因为她们更容易“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”。

英雄不怕出身低。但是贾雨村这样只是“才干优长”,却毫无品性德性的“奸雄”,却做不到“君子坦荡荡”,而只会“小人常戚戚”,患得患失。而对门子的忘恩负义,对甄家母女的恩将仇报,也预示着,贾雨村对他的另一位恩人贾政,势必做出同样的事来。他会是贾府败落的重要推手。

最新供应

更多